艺博推荐 马安晖:得以失传700年的“曜变天目”重生
发表时间:2019-12-11     阅读次数:     字体:【

第24届春季广州艺博会推荐



马安晖


马安晖,1986年7月出生于广西,共产党员,2008年毕业于江西陶瓷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师从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胡景文教授。现任职于唐山陶瓷研究院铁红金圈结晶釉产品研发技术顾问,桂林旅游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鼎晖陶瓷“瓷妈"品牌创始人。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曜变天目铁红金圈结晶釉观音瓶


面向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就是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马安晖,一位立身行道的陶瓷工匠。科班毕业,致力于瓷器手工传承中不断创新的80后新青年。经过10余载的铁杵工夫,在2013年成功高温烧制出铁红金圈结晶天目釉。以成功率只有0.08%的机会合拢了失传700年的历史时间,以严谨的传承态度,极致的匠人精神得以“曜变天目“重生。

矅变天目铁红金圈结晶釉灯笼瓶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对天目釉进行研究。其中,油滴和兔毫均已被人仿烧成功。唯有曜变天目,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的攻克难题。

十五世纪前后,人民开始用含有“星”“辉”之意的“曜”字来命名。“曜变天目”是中国宋代陶艺家所创烧的一种釉面极具特色的陶瓷产物,经过精心细研而烧成,极为宝贵,诸多的元素和适合的温度使其呈现出斑驳灿烂的色彩。宋代的天目由于烧制时黑釉产生“鹧鸪斑”、“油滴”、“兔毫”纹等,因而自古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历代留下了很多赞美的诗句。“曜变天目”难以烧制,关键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而且烧制的作品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件都堪称为孤品。

曜变天目铁红金圈结晶釉梅瓶


“曜变”其实跟我们一般认为的“窑变”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曜变”一词,是指具有“铬斑”,同时具有“油滴”状结晶斑的纹饰。而通常的“窑变”瓷器,釉面的色彩成份和外观纹饰无特定性,各具特色。其外观色彩形成机理是由釉内金属物质释出釉表与高温产生化学反应所致,色彩与釉处在同一层面, 而“曜变”的外观比较特殊,其斑纹和油滴状结晶斑包围于“油滴”结晶斑周围,并沾附于釉上面,和与釉处于同一层面的“油滴”结晶斑有错层现象,其形成过程大致是在这个过程停留很短,稍纵即逝,而这时又恰巧窑内温度从1300℃下降到1000℃左右, 气态凝结在表面的“油滴”周围形成铬斑。

矅变天目铁红金圈结晶釉灯笼瓶


“曜变天目”工艺源于我国宋代福建建阳地区。在我国宋代也被称为“异毫盏”或“毫变盏”。在宋代,有关“曜变天目”工艺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舆胜览》,作者祝穆写到:“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宋代灭亡后,“曜变天目”也随之失传。目前,三件“曜变天目”盏珍藏在日本。在我国目前只存世一件,在安徽“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烧制的瓷器中以曜变、油滴、兔毫最为名贵,而曜变又居于诸名瓷之首。据有关资料记载,曜变天目在中国早已失传。中国古代最为成功的“曜变天目”,在当时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带到了日本,这些极富光彩炫目的宝物被日本人视为“国宝”,至今仍被世人关注与青睐。”

展位:马安晖工作室(D-22)

第24届春季广州艺博会


广州海珠区琶洲广交会C区14.2-15.2馆


 
上一篇:校企合作新动向:梁裕一行前往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调研
下一篇:2020世界领袖—总统对话会在南宁隆重举行

公众号